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 金山婚内爱上孙维世,张瑞芳果断离婚,后其三婚丈夫不嫌不能生育
1950年初春的夜晚,好友问道:“你打算如何继续前行?”张瑞芳抬头,眼中没有任何掩饰的疲惫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,她答道:“先把戏演好,再了断这段婚姻。”那时,她已经与金山分居了三个月。
张瑞芳1918年出生在天津,14岁便考入上海戏剧学校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她随剧团辗转后方,而《放下你的鞭子》一剧让她一举成名。1942年,上海大光明戏院上演《雷雨》,当时年仅24岁的她出演四凤一角,人们首次将“四大花旦”的称号给予她。她光芒四射,然而舞台上的荣耀并未为她带来合适的伴侣。
她的第一段婚姻,几乎没有任何波澜地开始,却也悄然走向终结。丈夫余克稷是一个可靠的演员,但性格过于内向,两人在讨论剧本时能够兴致盎然,谈论柴米油盐却总是陷入沉默。1946年,上海恢复繁华,而张瑞芳每天却都孤单地回到那间冷清的出租屋里,空荡的屋子里,只有自己呼吸的声音。那一年,两人没有争吵、没有激烈的对抗,但温暖却早已消失。余克稷的一句“随你”成了他们告别的唯一语言,彼此的世界悄然分开。
正当她陷入婚姻的空白期时,金山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。与余克稷的内敛截然不同,金山如火一般热烈,他被朋友形容为“像带电的探照灯”,照到哪里便让周围的人都为之沸腾。1947年,剧团排练《屈原》,金山总是盯着张瑞芳,关注她台词的每一个抑扬顿挫,下场后递上毛巾与热茶。张瑞芳渴求激情,而金山正是能给她这一切的人。不到半年,她便把离婚协议交给前夫,与金山开始了公开的同居生活。
展开剩余74%然而,激情常常燃烧得又快又短。迁往北平后,金山认识了刚从延安抗大毕业的孙维世,孙维世当时22岁,气质清新,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养女。金山知道她的背景,却依然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。1950年初的某个深夜,张瑞芳发现金山抽屉里夹着孙维世的字条——“明晚八点,剧院后门见”。那一刻,张瑞芳心中清楚,自己押错了宝。
外人看来,张瑞芳的离婚举动干脆而冷酷,实际上,她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整理情绪。在这段日子里,她每天在北海公园跑步,偶尔会有灰暗的念头,但总会被“明天还有戏要演”这一念头拉回。1950年5月,她在户口簿上重新恢复了单身,从那时起的两年里,她和金山几乎没有超过十句的寒暄。
两次婚变让她对婚姻几乎丧失了兴趣,但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她就此停下。1952年夏天,八一厂筹拍《南征北战》,导演苏里邀她出演赵玉敏。与此同时,剧组从艺术兵团调来了一位年轻演员——严励,负责男主角的替身以及部分配角的准备工作。第一次见面时,严励不小心将剧本掉在地上,张瑞芳顺手捡起,两人相视一笑,互道“谢谢”,也因此记住了彼此的声音。
严励当时32岁,未曾谈过恋爱,性格温和,做事规矩。有人戏称他是“机械砖头”,需要时才会动一下。然而,遇见张瑞芳后,严励变得格外勤快。拍摄间隙,他总是提着搪瓷壶为她续热水;拍摄外景结束后,他抢着背她那沾满泥巴的行李。张瑞芳起初有些警觉,旁边的摄影助理开玩笑道:“你这是第二次被追星。”她笑了,却并没有拒绝。
剧组回到北京已经是初秋,严励亲自做了一顿杂酱面,端到张瑞芳的宿舍。那酱料是他自己调配的,黄瓜丝切得细如发丝。张瑞芳吃了一口,哽咽得说不出话来。那顿饭后,她答应去他家看看。严励的家干净整洁,木地板光亮,书架上书籍分类整齐,厨房的调料一字排开,仿佛精密的仪器。张瑞芳突然意识到,眼前这个人,也许正是她所缺失的“安定”的象征。
谈起婚姻时,张瑞芳提到自己身体的旧疾——肺结核带来的后遗症,医生告诉她怀孕风险极高。她将检查单放在茶几上,等待严励的回答。严励平静地说:“我想要的是伴侣,而非出生证明。”简短的一句话,却彻底打开心扉。1952年11月7日,他们在北京民政局登记结婚。恰逢十月革命纪念日,导演苏里打来电话祝贺:“你们继承了革命的传统。”
婚后,严励没有要求她退出舞台,反而严格挑选她的剧本:所有涉及高原、湿冷环境的外景他都坚决拒绝。1956年,《大河奔流》剧组建议冬天赴吉林松花江拍摄,严励找到制片主任,坚决要求将所有外景改为室内拍摄。他被人批评为霸道,他却回应:“她的肺比你们的长镜头更值钱。”话虽然粗鲁,但却也理直气壮,无人反驳。
第三段婚姻,给了张瑞芳前所未有的安宁。那几年,她拍戏、教课、写剧评,依然参与其他演员的排练,而严励则承担了所有的家务,甚至学会了掌控灶火的气流,只为蒸出她喜爱的松软馒头。圈中人笑称:“严师傅的工作从片场延伸到了厨房。”
然而,1966年风暴来临,张瑞芳因身份问题被迫“停演检查”。那段时间,她经常深夜醒来,因无法呼吸而焦虑不安,严励便翻开《金匮要略》,按时为她煎药,记录每一味药材的分量。有人质疑:“她的问题,你承认不承认?”严励回答道:“我承认她是我妻子,其他的问题不归我。”之后,他被调去劳动,而他在信中写道:“大不了回头再拍戏。”这些话平淡无奇,却深深打动了张瑞芳。
1978年,演艺界复苏,《小街》剧组邀请张瑞芳出演老地下党员母亲一角。她犹豫不决,担心自己的身体无法承受。但严励把药方、日程表、营养表贴满了冰箱门,并第二天亲自送她到片场。在最后那场大雨戏中,张瑞芳身穿薄衫站在雨中淋了三个小时,严励在旁撑伞,雨滴打在伞面上,他毫不动摇。有人劝说:“换个人吧。”他摇头:“她能撑完。”
晚年,张瑞芳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三段婚姻的差异,她平静一笑:“前两次是赌气,第三次是生活。”问到遗憾时,她提到未能有孩子,随即又笑道:“但我演过那么多母亲角色,已经过足了瘾。”
1993年1月,张瑞芳因病去世,享年75岁。葬礼按照她生前的遗愿举行配资专业股票配资门户,简单至极,既不摆花圈,也不设追悼会,只有一张剧照——她在《南征北战》中扛枪的定格镜头。那天北京下雪,严励站在她的墓前,左手紧握着十多年前的医院检查单,右手轻轻把一张纸悄然埋入土中。纸上写着:“我要的始终是你。”
发布于:山东省长富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